近日,我省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描绘了教育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根据规划,我省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劳动参与情况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规划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保证每天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实施游泳普及行动,促进中小学生熟练掌握游泳和自救技能。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达到55%以上。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评选“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2022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方式确定考试成绩。
在中小学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多种方式配齐中小学校医,高校校医院全部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三级监测”“三级预警”“三级防控”体系,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不少于1个百分点。配齐配足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各学校于2022年年底前配备到位,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超过1000人规模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教师;各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分学段、分年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教育内容。将学生劳动参与情况、劳动素养发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推动学校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建立劳动教育省级实验区,省、市、县三级分别遴选建设一批示范性、区域性劳动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一批涵盖多领域的特色高中
规划提出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建设,力争使55%左右的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举办公办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优质服务。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各类幼儿园依法依规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专科及以上学历幼儿教师占比达到85%以上。新进幼儿教师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我省推进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力争30%的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做强特色多样的普通高中教育,布局建设一批依托国家规定课程,涵盖人文、社科、理工、艺体、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特色高中。扩大特色高中招生自主权,依据特色学科自主提出中考科目达标要求。支持部分学校建设学科基地,逐步实现市域内高中学科全覆盖。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实施办学条件提升行动计划,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推进中等和专科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优质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模式。
支持山大龙山校区、曲师扩建等项目
在健全分类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上,我省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驻鲁部属高校强化“双一流”建设,力争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15所左右省属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或国内同类型高校前列;重点建设10个左右基础力量雄厚、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支持40个左右突出前沿引领的优势特色学科,构筑学科高原。
建成康复大学,汇聚全球康复资源,促进康复、医疗等相关健康产业发展。筹建空天信息大学等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实施应用型大学建设工程,推动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重点从治理机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四个转变”。大力支持应用型专业建设,以应用型专业发展带动应用型大学建设。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系列工程,建设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
统筹配置全省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合并组建、新设增设、调整撤并、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区域适度增设高职院校,精准培育区域产业发展适用人才。推进科教融合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支持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扩建等项目。
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调整、优化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布局,加大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支持力度。建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鼓励行业组织和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教师培养。加快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实施能力培养。改进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建立激励性竞争机制,稳定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完善市级政府委托高校培养师范生制度。重点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1000个左右职教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全面清查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编制和在编不在岗、吃空饷等现象。切实纠正在编教师长期在民办学校任教的问题,严格规范中小学教师借调使用。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高校职称评审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建立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等相衔接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情况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落实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奖励性绩效占比不低于绩效工资总量的70%。逐县开展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指标监测,推动“县管校聘”改革落地落细。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校长培养选聘、履职考核、薪酬保障、交流轮岗等制度。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可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的方式组织招聘。
培育5个国家级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加快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方面,优化实施泰山学者、齐鲁青年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工程,着力在高校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特色,在全省高校分批立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实现高水平学科全覆盖。深化高校科研放管服改革,落实科研经费“包干制”,不设经费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5个国家级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在全省高校建设30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支持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共建校地(企)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参与“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提升产学研合作和开放创新水平。
新增10个以上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引导高校师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职业院校打造成为支撑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实施百校百企协同发展计划,优势学科专业对接优势行业企业,形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一批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器,到2025年,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1/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贡献度显著提高。
来源:半岛全媒体